就像大多數的人一樣,有許多都是在看到家人朋友一頭栽在房地產,到處尋找可以投資的機會,不免也跟著心動;可是另一方面又看到房價節節上升的現象時,就會不自禁地到處問說,到底現在是不是買房的時機,或是在這個時候適不適合也加入找房買房的行列呢?
地產界有個名詞叫作「買房等待的成本」,the Cost of Waiting to Buy。所謂的 「買房等待的成本」,它的基本假設是建立在房市繼續上漲,房價不跌的情況下,所以當下如果只是觀望,希望等到好時機時再買的情況下,未來長短期從一年到三十年的可能額外負擔,這樣的解釋,應該是還不難理解的吧,如果還不清楚,等下我會用個例子來說明何謂的「買房等待的成本」並提供作為考慮的方向。
下面的這張圖表是以上一季Freddie Mac所提供的資料,假設貸款利率由目前的4%,如果在2016的第三季上漲到5%的利率時,每個月可能的月付額的貸款的一個快速的比較。
看了這樣一張圖表或許有些人認為每個月差個兩三百的沒差,為了能夠進一步清楚的比較,現在這裡用一個對比的例子來說明現在買和等到一年後再買的差別。假設用最多人通用放20%的首付款來做例子,那麼三十萬的貸款可以買到的房子的理想價位約在三十七萬五左右,其中的七萬五是需要準備的自備款。我們先用現在的4%的貸款利率來計算,這時的基本月付額,僅就本金和利息的部分來看,每個月要付的貸款如圖約在$1,432.25。
現在有一個情況有可能是太忙了,或者是很喜歡現在住的這個公寓的環境,也或者天生的個性就是不喜歡搬家,甚或者是馬路消息說再等等因為房市馬上要垮了,因為種種的理由,反正就是決定暫時不打算買房,但有想等到明年看看市場再說。好了,根據CoreLogic 最近的房價指數分析報告中的資料,美國房市的房價在未來12個月平均還會約有5.1%的漲幅,加州則約有10.8%的上漲空間;假設這個預測是準確的,我們可以用全美5.1%的漲幅來計算,那將代表12個月後必須要用$380,625,才能買到相對現在$375,000等值價位的房子。另一方面來看,如果還是用30萬的貸款來買房,這時的自備款這時就必須要有$80,624,而不是當初的$75,000。
我們再從另一個角度來看,就是如圖表中所說的 Freddie Mac 聲稱未來12個月後的貸款利率應該會至少上升一個百分點,也就是說2016第三,第四季的貸款利率將會至少是在5%的附近。如果用12個月後的$380,625的房價來購屋,首付那時還是放20%,貸款額將會提高到$315,900。用貸款利率5%來重新計算,結果是,這時的貸款每個月的基本月付額會增加到 $1,695.82。當然了,就算很努力的把貸款額度維持在原來想的三十萬,但利息升高了,基本的月付額也還是會增加的,更不用說還要準備比較多的自備款來作為首付。
為了方便計算及說明,下面繼續的這張圖我們回歸原點,用理想中的三十萬來說明買房等待的可能成本。假如現在能用三十萬買下的房子,一年後那就是要用三十一萬五左右才有可能可以買得到,現在我們就長期來觀察,例如七年後,三十年後的等待成本又是如何呢?請注意,這裡的假設還是以CoreLogic全美平均1.5%的漲幅來計算,結果是每個月會增加$208.28 相對於現在三十萬的房屋持有的成本給銀行。
換句話說,那就是每天的成本增加約為$6.9元左右(~$208.28/30)。或者我們也可以用這樣的角度來思考:
如果我們再把圖中的這個例子給延展開以年來看,那等於是以後每整年12個月的貸款要多付約 $2,499.36。
假設你每年都有度假的計畫,可能今年是加勒比海,明年是到歐洲度個兩個星期的假,也有可能你將來買新房時,打算在後院加個露天平臺,這樣就可以邀請親朋好友平常沒事來家裡烤肉之類的活動….等等的想法。如果原來沒有多出來的這個負擔,那就一定可以有幾百種不同的計畫可以好好的思考,計畫如何有效的運用這$2,500,現在可能都要再重新計畫。
時光苒荏,30年的貸款終於還完了,算起來也是差不多早該退休的年紀了,可是才發現銀行裡少了 $74,981.57可以使用, 究其原因就是在30年前,一個人生中暫緩行動的決定。
回首人生,也許當時沒有人做類似我這樣的分析給你看,或是沒有仲介對你解釋這樣的可能性,也或許你覺得租來的公寓環境太好,旁人說的話聽聽參考就好。但如果有人跟你說,如果你現在行動,很有可能可以省下$75,000時,是否願意停下來看完這個說明呢?
地產界有個名詞叫作「買房等待的成本」,the Cost of Waiting to Buy。所謂的 「買房等待的成本」,它的基本假設是建立在房市繼續上漲,房價不跌的情況下,所以當下如果只是觀望,希望等到好時機時再買的情況下,未來長短期從一年到三十年的可能額外負擔,這樣的解釋,應該是還不難理解的吧,如果還不清楚,等下我會用個例子來說明何謂的「買房等待的成本」並提供作為考慮的方向。
下面的這張圖表是以上一季Freddie Mac所提供的資料,假設貸款利率由目前的4%,如果在2016的第三季上漲到5%的利率時,每個月可能的月付額的貸款的一個快速的比較。
看了這樣一張圖表或許有些人認為每個月差個兩三百的沒差,為了能夠進一步清楚的比較,現在這裡用一個對比的例子來說明現在買和等到一年後再買的差別。假設用最多人通用放20%的首付款來做例子,那麼三十萬的貸款可以買到的房子的理想價位約在三十七萬五左右,其中的七萬五是需要準備的自備款。我們先用現在的4%的貸款利率來計算,這時的基本月付額,僅就本金和利息的部分來看,每個月要付的貸款如圖約在$1,432.25。
現在有一個情況有可能是太忙了,或者是很喜歡現在住的這個公寓的環境,也或者天生的個性就是不喜歡搬家,甚或者是馬路消息說再等等因為房市馬上要垮了,因為種種的理由,反正就是決定暫時不打算買房,但有想等到明年看看市場再說。好了,根據CoreLogic 最近的房價指數分析報告中的資料,美國房市的房價在未來12個月平均還會約有5.1%的漲幅,加州則約有10.8%的上漲空間;假設這個預測是準確的,我們可以用全美5.1%的漲幅來計算,那將代表12個月後必須要用$380,625,才能買到相對現在$375,000等值價位的房子。另一方面來看,如果還是用30萬的貸款來買房,這時的自備款這時就必須要有$80,624,而不是當初的$75,000。
我們再從另一個角度來看,就是如圖表中所說的 Freddie Mac 聲稱未來12個月後的貸款利率應該會至少上升一個百分點,也就是說2016第三,第四季的貸款利率將會至少是在5%的附近。如果用12個月後的$380,625的房價來購屋,首付那時還是放20%,貸款額將會提高到$315,900。用貸款利率5%來重新計算,結果是,這時的貸款每個月的基本月付額會增加到 $1,695.82。當然了,就算很努力的把貸款額度維持在原來想的三十萬,但利息升高了,基本的月付額也還是會增加的,更不用說還要準備比較多的自備款來作為首付。
為了方便計算及說明,下面繼續的這張圖我們回歸原點,用理想中的三十萬來說明買房等待的可能成本。假如現在能用三十萬買下的房子,一年後那就是要用三十一萬五左右才有可能可以買得到,現在我們就長期來觀察,例如七年後,三十年後的等待成本又是如何呢?請注意,這裡的假設還是以CoreLogic全美平均1.5%的漲幅來計算,結果是每個月會增加$208.28 相對於現在三十萬的房屋持有的成本給銀行。
[註]這裏純粹只是為了說明所舉的例子。因為個別的情況不同,受實際的貸款總數,以及可貸項目等影響,所以可能的買房成本,仍需要依不同的貸款方案,向專業的貸款經紀諮商或尋求協助。
換句話說,那就是每天的成本增加約為$6.9元左右(~$208.28/30)。或者我們也可以用這樣的角度來思考:
- 本來每天上班時有$10的午餐費,現在得每天從中剋扣下相當於一杯咖啡的費用。
- 可能需要犧牲本來每週至少一次可以外食大快朵頤的夜晚。
- 就算是身心疲憊,也只好減少以往習慣性的馬殺雞次數。
- 原來可以用這額外盈餘來租或另外貸款買輛新車的$208.28的計畫,現在也只能暫時擱置了。
如果我們再把圖中的這個例子給延展開以年來看,那等於是以後每整年12個月的貸款要多付約 $2,499.36。
假設你每年都有度假的計畫,可能今年是加勒比海,明年是到歐洲度個兩個星期的假,也有可能你將來買新房時,打算在後院加個露天平臺,這樣就可以邀請親朋好友平常沒事來家裡烤肉之類的活動….等等的想法。如果原來沒有多出來的這個負擔,那就一定可以有幾百種不同的計畫可以好好的思考,計畫如何有效的運用這$2,500,現在可能都要再重新計畫。
時光苒荏,30年的貸款終於還完了,算起來也是差不多早該退休的年紀了,可是才發現銀行裡少了 $74,981.57可以使用, 究其原因就是在30年前,一個人生中暫緩行動的決定。
回首人生,也許當時沒有人做類似我這樣的分析給你看,或是沒有仲介對你解釋這樣的可能性,也或許你覺得租來的公寓環境太好,旁人說的話聽聽參考就好。但如果有人跟你說,如果你現在行動,很有可能可以省下$75,000時,是否願意停下來看完這個說明呢?
沒有留言 :
張貼留言